2025年8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北京健康促进会与广州市红棉肿瘤和罕见病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承办的第十三届陆道培血液病学术大会在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汇集全球顶尖血液学专家,聚焦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血液肿瘤精准诊疗等核心议题,为千余名参会者呈现了一场高规格、深层次的学术盛宴。会议期间,陆道培医院张弦主任分享了“CAR-T后不移植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随访”的精彩报告。《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张弦教授围绕临床的核心问题展开深入解读,以期为优化临床管理策略提供重要的实践指导与理论参考。
张教授,在CAR-T治疗获得深度缓解后的ALL患者群体中,目前是否有明确的临床或生物学特征用于筛选最适合不进行移植策略的患者?您如何平衡复发风险与移植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决策?
张弦教授:随着CAR-T细胞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日益深入,其应用于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后续治疗策略,特别是CAR-T缓解后是否进行移植的问题,愈发受到关注。
自2012年以来,国际范围内针对CAR-T治疗ALL的临床实践及观点持续演进。以CD19 CAR-T为例,该疗法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尤其适用于难治复发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国际共识,例如来自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显示,无论后续是否进行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率均维持在50%左右。然而,我院基于254例大样本数据的分析明确表明,对于该类患者,CAR-T诱导缓解后接受移植可显著改善预后;若不进行移植,总生存情况较差,多数患者于1至2年内死亡。
近年来,随着CAR-T适应症的拓展及治疗经验的积累,部分微小残留病(MRD)阳性患者也被纳入治疗范围。新证据提示,在部分研究中显示,不进行移植亦可获得较好疗效。例如,在上海儿中心的CAR-T数据中,CAR-T后不进行移植,其总生存比移植组低10%-20%。就CD19 CAR-T治疗后是否移植这一问题,我院对数百例患者的分析显示,仅约7%的患者未接受移植。该部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超过50%,分析其群体特征发现,他们多属无高危因素或仅伴有低水平MRD的患者,其中包括BCR::ABL1残留状态及移植后远期复发等低肿瘤负荷人群。在此基础上,部分患者还接受了维持治疗,进一步改善了其生存结局。
而在CD7 CAR-T治疗难治复发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及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方面,目前国际尚无充足数据支持,相关临床经验主要来自中国,且发展时间仅约四至五年。我院临床实践表明,即使经CD7 CAR-T治疗后获得深度缓解,接受移植的患者其生存情况仍显著优于未移植者。但由于身体状况或经济条件限制,部分患者无法完成移植,尤其是一些既往移植后复发的患者,难以进行二次移植。统计显示,此类未移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仅约20%。因此,对于接受CD7 CAR-T治疗的难治复发T-ALL/T-LBL患者,若治疗后达到深度缓解,仍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行移植术,无论是首次移植或二次移植。
CAR-T后长期生存且未移植的患者需建立系统化随访体系。能否请您分享陆道培医院在这一人群中的随访方案设计?例如关键时间节点、必查项目(如MRD监测)及随访持续年限?
张弦教授:无论患者是否接受移植,我院均建议按固定周期进行规范随访,通常为每1-3个月进行一次骨髓穿刺及腰椎穿刺检查。对于接受CAR-T治疗的患者,每次定期大查时均需检测CAR-T细胞比率及相应靶细胞的存在状态。以CD19 CAR-T为例,除监测CD19 CAR-T细胞外,还需评估CD19+B细胞的占比。因为在接受CD19 CAR-T治疗的过程中,CD19阳性白血病细胞在体内被完全清除的同时,正常B细胞也发生缺失,即B细胞再生障碍(B cell aplasia,BCA)。
通过长期监测患者CAR-T细胞比例及B细胞水平,我们观察到在长期无复发的未移植患者中,确实存在CD19 CAR-T细胞的持续存在以及CD19+B细胞的长期缺失,这一现象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同样,对于接受CD7 CAR-T治疗的患者,我们也遵循相似的随访时间节点进行监测。但该类患者若在CAR-T治疗后未行移植,其预后通常较差,因此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可能需要更加密集的随访频率和更频繁的指标检测。
结合贵院在临床和研究中的数据与经验,目前CAR-T后不移植的ALL患者的预后情况如何?若随访中发现患者出现疾病进展迹象,后续治疗选择的优先级如何考量?随访数据为未来治疗策略优化提供了哪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张弦教授:对于经CD19 CAR-T治疗后获得深度缓解但未行移植的难治复发B-ALL患者,其长期生存率约为50%–60%。需注意的是,该人群通常为经筛选后的低危患者,已排除高危病例,主要包括远期复发且肿瘤负荷较低的类型,尤其是BCR::ABL1阳性群体中的微小残留病(MRD)水平复发患者,此类患者往往疗效较为理想。针对这部分患者,我们建议持续监测其MRD水平。若出现MRD升高,将进一步评估CD19及CD22等靶抗原的表达情况,并根据结果考虑进行二次CAR-T治疗。经二次CAR-T治疗再次获得缓解,仍推荐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而对于CD7 CAR-T治疗的T-ALL/T-LBL患者,同样需监测CAR-T水平和CD7靶抗原表达状态。若再次复发时CD7阳性细胞再次出现表达,可考虑进行二次CD7 CAR-T治疗;若不表达,目前该群体尚缺乏高效的治疗方案,可选策略包括重返化疗或尝试新型小分子靶向药物。
专家简介
张弦 教授
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
普通血液及免疫治疗科一科 科主任 主任医师
血液学博士,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五届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研究与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输血协会人类组织抗原专业会专家组委员、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白血病免疫细胞治疗协作组成员、中华慈善总会 CCPAP项目注册医生、北京市抗癌协会血液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癌症防治学会红细胞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整合医学学会淋巴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血液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