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培医疗数据
CAR-T治疗
2617
异基因移植案例
11748
亲缘半相同案例
8505
总移植案例
11908
截止2024年9月30日

王卉主任:深化AML的MRD检测,从标准化、智能化迈向个体化治疗

2025年8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北京健康促进会与广州市红棉肿瘤和罕见病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承办的第十三届陆道培血液病学术大会在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汇集全球顶尖血液学专家,聚焦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血液肿瘤精准诊疗等核心议题,为千余名参会者呈现了一场高规格、深层次的学术盛宴。会议期间,陆道培医院王卉主任分享了“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最新进展”的精彩报告。《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王卉教授围绕临床的核心问题展开深入解读,以期为优化临床管理策略提供重要的实践指导与理论参考。

微小残留病(MRD)监测对AML患者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策略制定至关重要。您认为近年来流式细胞术在AML的MRD检测方面取得了哪些最显著的关键进展?这些进展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

王卉教授: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作为所有急性白血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其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在临床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技术难度较大的检测项目。

检测难度主要源于两方面:首先,AML患者的肿瘤细胞通常非单一克隆,多数呈现高度异质性,导致抗原表达复杂且不稳定,可能出现不同时间点的免疫表型动态演变,为MRD的准确识别与定量带来挑战。

其次,骨髓微环境中本身存在正常造血干细胞及以髓系原始细胞为主的细胞群体,因此在大量正常细胞背景中鉴别恶性原始细胞成为另一大难点。

近年来该领域取得多项重要进展。自2018年起,欧洲白血病网(ELN)首次发布AML-MRD检测的专家共识,并于2021年进一步推出针对流式细胞术检测MRD的技术性共识,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标准化方案。尽管共识所推荐的方案设计相对精简,但其推进了检测流程的规范化与一致性。行业内在技术层面亦实现显著进步,一方面通过增加标志物数量,另一方面借助更精密的仪器与复杂的设计方案,显著提高了检测的信息量与分辨率。此外,肿瘤干细胞及其与免疫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也推动了MRD检测策略的深化。

与此同时,随着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技术的显著发展及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流式细胞术在识别肿瘤特异性靶点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能发现可在肿瘤细胞上特异性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低表达或可通过技术手段规避毒副作用的标志物,将极大推动靶向治疗的发展。

因此,当前AML-MRD检测体系中已逐步纳入更多潜在靶点,这些均为该领域具有广阔前景的研究方向。

流式数据的解读,特别是高维数据的分析和结果判读,一直是精准化的挑战之一。针对AML的流式MRD检测,您如何看待数据标准化、自动化分析工具(如AI辅助)以及结果报告的一致性?上述路径是否有助于解决实验室间结果差异的难题?

王卉教授: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流式细胞术微小残留病检测领域,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是当前及未来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一目标不论以三年、五年或更长时间为界,均为我们持续努力的重点。

然而,目前AML MRD检测仍面临极大挑战,其主要难点在于疾病本身存在显著的高度异质性。在当前检测方案尚不完善、多数实验室所用标志物组合覆盖率仍有限的背景下,直接实现人工智能辅助分析尚不现实。

可喜的是,目前领域内已普遍认识到现有体系的不足,并正通过逐步增加标志物、进行系统筛选与优化,推动检测策略向更高维度发展。高维分析依赖于超多色流式细胞技术的进步,其核心在于通过增加荧光染料数量,将原先需拆分为两管或三管的检测整合至单一管中,从而以几何级数提升信息获取量。多维数据解析是超多色流式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但该过程需建立在充分数据基础之上,通过持续优化与算法迭代逐步完善,正如当前所广泛使用的降维与聚类分析方法一样,其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依赖于不断积累与优化的系统性研究进程。

结合陆道培医院的经验,您认为AML流式检测面临的最大挑战或亟须突破的方向是什么?您和您的团队在陆道培医院平台的支持下,未来将在哪些方向进行探索和优化?

王卉教授: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领域中,我院持续进行深入探索。目前院内日常检测标本量较大,其中AML约占半数,这一比例与其较高的发病率相符。

从治疗效果来看,相较于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和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已具备较为成熟的CAR-T治疗靶点,AML的靶向治疗仍处于广泛探索阶段。因此,AML不仅发病率高、样本基数大,其治疗效果亦尚未达到理想状态,这促使我们不断优化检测策略,致力于发现覆盖更广、效能更高的检测靶点。

当前工作重点一方面在于提高AML微小残留病检测的敏感性,另一方面也关注肿瘤干细胞的识别,旨在为未来CAR-T疗法或其他靶向治疗提供更多靶点支持和研究依据。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正从两个方向推进:一是不断增加新的标志物,二是设计更高效的组合方案。近年来,质谱流式细胞术和全光谱流式细胞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多色panel设计提供了强大支持,极大促进了超多色检测的发展。

未来AML研究的突破预计将依赖于三个维度的整合:包括肿瘤细胞(MRD检测和靶点筛查)、肿瘤干细胞及其免疫微环境的综合分析,最终形成多参数、个体化的诊疗方案。由于每位AML患者的肿瘤细胞表达谱存在显著异质性,未来或将基于免疫表型特征进行患者分组,从而实现更为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68b1664fbed0e.png

王卉 教授

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

研究员,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副院长

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北京陆道培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副院长级)

社会任职:《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委,《中华血液学杂志》青年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专委会流式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实验诊断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副会长,等20多个学会的常委、委员。

从事流式细胞术及血液病检测24年,中国发明专利10个,美国发明专利2个。通讯作者发表中国流式专家共识6篇,另参与共识编写9篇,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文章60篇。

 


什么叫空腹呢,是指停止进食6-8小时以上称之...【详细】
中国比较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的表现是贫血,那么如...【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骨髓库
血液病专科医协体
湖北省干细胞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