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北京健康促进会与广州市红棉肿瘤和罕见病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承办的第十三届陆道培血液病学术大会在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汇集全球顶尖血液学专家,聚焦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血液肿瘤精准诊疗等核心议题,为千余名参会者呈现了一场高规格、深层次的学术盛宴。会议期间,陆道培医院影像科石玉铸主任分享了“腹部CT检查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腹部并发症中应用价值”的精彩报告。《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石玉铸教授围绕临床核心问题展开深入解读,以期为优化移植管理策略提供重要的实践指导与理论参考。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腹部并发症是临床管理的关键挑战。相比其他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您认为腹部CT检查在评估这些相关并发症时,其独特的优势和核心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石玉铸教授:腹部CT检查具有快速、便捷且无创的特点,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腹部并发症的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部分并发症可通过CT检查直接明确诊断,另一部分则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该检查还可用于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因此,腹部CT在移植后腹部并发症的诊治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对于临床血液科医生而言,解读HSCT后患者的腹部CT图像存在哪些特有难点?能否请您分享几个在移植后患者中具有高度提示性或鉴别诊断价值的CT影像学征象。
石玉铸教授:移植后腹部CT影像表现较为复杂,部分征象需由影像科医生协助临床进行解读,以提供诊断方向与依据。
例如,肝窦阻塞综合征(SOS)可通过CT实现明确诊断;此外,一些相对少见的影像学表现,如肠道“靶征”、肠壁增厚或肠壁积气等细微改变,临床检查往往难以直接观察到,而影像学检查则可提供关键诊断信息,不仅有助于明确病因,还可用于治疗效果评估。
与胃肠镜等有创检查相比,腹部CT无需侵入性操作,适应症广泛,操作简便快捷,且极少引起相关并发症,因此在移植后腹部并发症的诊断与随访中显示出显著优势。
基于当前临床需求,您认为未来腹部CT在移植后并发症领域的研究应聚焦哪些方向?哪些方向最可能转化为临床实践的突破?
石玉铸教授:腹部CT检查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腹部并发症中的应用,尤其在胃肠道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包括对胃肠道感染性病变的鉴别。
此外,该检查还可用于评估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累及范围及治疗后的反应。相较于胃肠镜检查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仅能进行1至2次,腹部CT可多次施行,便于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通过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资料,CT能够协助进行疾病分期、疗效评估,并对急腹症等临床表现提供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信息,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专家简介
石玉铸 教授
北京陆道培医院
北京陆道培血液病医院
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 影像科主任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放射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细胞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儿科学组委员
北京非公医疗机构协会第二届放射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2年7月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 毕业后就职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期间多次外出培训学习,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诊疗经验。2011年09月至今在北京陆道培医院、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影像科工作期间,一直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影像诊断工作,期间在国内核心期刊及SCI发表了数十篇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影像表现类文章。同时完成了近百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CT引导下(肺部、浅表淋巴结、纵膈肿块、肝脏、脾脏、胰腺、骨组织等部位)的穿刺活检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较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