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液病房里,我作为一名工作了15年的男护士,每日穿梭于病床之间,在这片与病痛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我始终相信,护理的本质是用专业筑成铠甲,以温柔化作羽翼。
文 | 燕达院区移植九病区刘锦涛
护理从不是性别的博弈,而是心与心的共振。作为男护士,我以力量为盾,以细腻为矛,在生命的寒冬里,为血液病患者筑起温暖的港湾。
温暖瞬间:生活护理中的贴心守护
生活护理对于血液病患者尤为重要,他们因疾病身体虚弱,生活自理能力受限。每当患者需要在床上大小便时,我总是迅速而自然地拿出便盆,轻柔地为他们垫好。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我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对患者的深切理解。我深知,及时且妥帖地处理这些需求,能避免患者因身体不适而产生焦虑情绪,也能维护他们的尊严。
做为科室里为数不多的男护士,我的双手既能精准操作精密仪器,也能稳稳托起生命的重量。我们科室里因血小板极低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外出检查,进行床椅转移时,我多次用手臂环住给患者以安全感,像对待自己的亲人般轻声说:"咱们慢慢来。"男性护士的体格优势,从来都该转化为守护尊严的温柔力量。
刘锦涛工作间隙参与无偿献血
指尖温度:一针见血的治愈力
静脉穿刺,如同在"游走的生命线"上绣花。
化疗药物的刺激让许多患者血管如细沙般脆弱,26岁的白血病患者小林曾在手臂上贴满"失败标记"。我第一次为他穿刺时,先将温热的毛巾敷在他僵硬的手背上,并用幽默的语气调侃,“我的手可是拿手术刀的,手稳着呢。”说话间,针头已精准刺入血管。后来他告诉我,那些玩笑话比麻药更有效,让他不再害怕伸出手臂。
血液病患者不仅要面对身体的病痛,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为了帮助他们缓解心理负担,在日常护理中,我主动与患者聊天,了解他们的担忧和恐惧。对于害怕治疗副作用的患者,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治疗过程,分享其他患者成功康复的案例,增强他们的信心。通过我的心理干预和鼓励,他逐渐变得乐观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在护理工作中,我始终注重人文关怀,用每一个微小的举动传递爱与温暖。这些护理实践中的温暖时刻,是我 15 年护理生涯的真实写照。十五年,我从被质疑的“男护新手”成长为患者口中的“涛哥”,始终相信:护理的最高境界,是让专业充满体温。当我用男性的臂弯托起虚弱的身躯,用细腻的观察捕捉患者欲言又止的需求,性别早已不再是标签,而是成为连接彼此的桥梁。
在这里,我们见过很多生命的凋零,但每一次温柔的触碰、每一句无声的鼓励,都是在废墟上种下的玫瑰。十五载春秋,我的白大褂上沾过药水的痕迹,也印着患者紧握的手印;听诊器里听过生命的杂音,也收纳过无数声"谢谢"。作为男护士,我曾在凌晨的抢救中奔跑如飞,也在深夜的病房里温柔倾听。护理工作从不是冷冰冰的技术操作,而是用专业守护生命,以温度疗愈心灵的漫长旅程。
作为男护士,我庆幸自己能用刚劲之手握住注射器,更能用柔软之心接住患者的眼泪——这双手,托起的不仅是治疗盘,更是一个个等待重启的人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在护理岗位上,用爱与责任守护每一位患者,书写更多温暖的护理篇章。
当清晨的阳光再次漫过窗台,我知道,下一个需要守护的故事,正在某个病床前悄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