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种类有几十种,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一部分患者,尤其是惰性淋巴瘤患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只是通过正常体检发现异常,有时患病几年都没有发现。最常见的是患者自己摸到脖子、腋下、腹股沟有肿块,肿块可能是无痛的,也可能是因为有疼痛等不适症状下意识地去摸,结果摸到了肿块。
还有一部分淋巴系统是在体内的,比如纵膈、腹腔等等,这些部位的淋巴肿块早期不易被发现,直到肿块长到一定程度,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症状才会被发现。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患者有发热、盗汗、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乏力等等,且持续一定的时间不缓解,就医时被诊断为淋巴瘤。
淋巴瘤的治疗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化疗,化疗联合免疫单抗可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是后起之秀,现在临床常用的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都有许多种,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但部分还未在中国获批。对于难治、复发、高危的患者,干细胞移植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CAR-T治疗现在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放射治疗作为局部加强治疗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另外,支持疗法对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样至关重要。
滤泡性淋巴瘤(FL)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的淋巴瘤类型,约占全球新确诊淋巴瘤的22%。作为惰性淋巴瘤最常见的亚型,虽然是对化疗和放疗最有效的恶性肿瘤之一,然而即使完全缓解,滤泡性淋巴瘤却极易复发,且复发后病情进展迅速,同时治疗难度也会随之增加。
病例分享
患者刘兵,女,34岁,淋巴结肿大起病,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
外院治疗情况:
2020年10月27日,开始行6周期R-CDOP方案化疗,4周期后疗效评价为PR(部分缓解)。后序贯来那度胺维持治疗。
2021年4月初,患者出现后背疼痛伴皮肤发黄,后病情急剧进展:
出现转氨酶、胆红素明显升高;
CT提示:巨大包块压迫胆管,消瘦,恶病质;
腹腔淋巴结穿刺提示:滤泡性淋巴瘤,3B级。
2021年5月7日,患者疾病较前明显进展:
PET-CT提示: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肝门区高代谢巨大软组织肿块,大小约83×64×100mm
北京某三甲医院推荐来陆道培医院尝试CAR-T治疗。
我院治疗情况:
2021年5月12日,患者来到陆道培医院时,极度消瘦,黄疸严重,间断骨痛伴胸闷憋气,考虑疾病进展迅速:
予以行化疗降低肿瘤负荷,2周期后PET-CT评估:全身未见高代谢病灶,提示疾病处于CR(完全缓解)状态。
PET-CT图(7月2日)
后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序贯CAR-T治疗,过程顺利。
2021年9月29日完善PET-CT评估病情,未见明显高代谢病灶,提示疾病持续缓解。
PET-CT图(9月29日)
患者现在CAR-T治疗后近4月,身体感觉良好,体重较前增加10多斤,与初入院时判若两人。
陆佩华院长:“虽然你们不幸得了淋巴瘤,但是千万不要放弃,也不要气馁,我们比过去有前所未有、更多的新药、更多的治疗和检测的方法,来指导医生怎么样用药。我们的医生也比以往更有经验,医生可用的抗癌‘武器’也越来越多,我们一定会在抗癌的‘战场’上越战越勇。”
我们期待,随着CAR-T技术的不断进步,最终攻破肿瘤的“堡垒”,给更多血液肿瘤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