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培医疗数据
异基因移植案例
9812
亲缘半相同案例
7126
总移植案例
10000
截止2024年4月19日

移植科医生教您如何平稳度过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期→

在化学治疗后,病友们经常听到“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等专业词汇,也会在化疗后出现发热等不适,为此担忧不已。学习并认识粒细胞缺乏的知识,可帮助患者相对平稳度过化疗后粒缺期,从而有效降低风险,本期我们邀请骨髓移植科主治医师杜志丛教大家如何平稳度过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期。

64ddc1f5339ac.jpg

杜志丛

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骨髓移植科主治医师

2011年毕业于河北北方医学院,2013年加入陆道培医疗团队移植科工作至今。从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0年,能够熟练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特别是半相合移植治疗各种常见良恶性血液疾病,目前已经完成移植例数累计近300例。对于少见血液病比如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母细胞性浆细胞性树突状细胞肿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也有经验。


什么是粒细胞减少期?

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使用骨髓抑制性化疗药物后引发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的降低,即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2.0×109/L。

在血液病治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应用化疗药物最常见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其中中性粒细胞协助机体抵御各种病原体所致感染的白细胞;当化学药物杀灭肿瘤细胞或阻止其生长会妨碍包括中性粒细胞在内的各种血细胞生成,所以化学治疗的患者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与使用化疗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有关。当使用氟脲嘧啶、吉西他滨、紫杉类等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外周中性粒细胞的最低值多出现于化疗后7-14d,14-21d逐渐恢复至正常值以上。当使用环磷酰胺、阿霉素等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最低值多于化疗后的10-14d出现,并于21-24d逐渐恢复正常。当患者采用高剂量或密集方案化疗时,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更可能出现低于正常范围的长时间谷值。

此外需注意的是,有一些药物比较特殊,例如卡铂单药治疗时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谷值出现在化疗后21 d;若为联合化疗,谷值可提前至第15天,通常用药后约30 d恢复;司莫司汀单药治疗时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谷值出现在4~6周,持续约5~10 d,通常用药后6~8周恢复。

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容易发生感染,许多时候仅表现为发热,即“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或“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是否需要就诊?

如果您在6周内接受过化疗或已知存在中性粒细胞减少,下列情况应及时就诊并告知医护人员:

l  发热持续体温≥38.0℃,大于1小时;

l  自测血压<90/60mmHg;

l  自测血氧饱和度下降;

l  寒战或畏寒;

l  咽痛、口腔溃疡或牙痛;

l  胃痛、腹痛;

l  肛周疼痛;

l  排尿时疼痛或有烧灼感,或者尿频;

l  腹泻或肛周溃疡;

l  咳嗽或呼吸急促、胸痛;

l  皮肤发红、肿胀或疼痛,尤其是切口、伤口或静脉置管处周围;

l  异常阴道分泌物或瘙痒;


如何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超过60%的FN患者可能合并感染或隐性感染,菌血症的发生率超过20%,FN的致死率极高。为避免进展为脓毒综合征及甚至死亡,对于所有伴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患者,其中包括已经接受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要求在完成血培养等必要检查后立即开始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

低风险患者可在短时观察或短期住院后,进行口服抗生素的门诊治疗。高危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出现发热均需要长期入院并接受静脉抗生素的治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可以预防吗?

对感染高危患者可在发热出现之前应用抗生素,有时也会用药物促进中性粒细胞生成,但并非所有化疗后患者适用。

对患者朋友来说,血液病化疗后最为重要的是预防感染,您应该:

l  常用肥皂洗手,也可使用含酒精的速干洗手液;

l  远离拥挤人群,坚持正确佩戴口罩;

l  不与他人共用食物、杯子、餐具或牙刷等个人物品;

l  将肉类、蛋类和鱼类完全煮熟,杀灭其中所有微生物;

l  食用生的水果和蔬菜前要充分洗净;

l  不做园艺工作;

l  每天用软毛牙刷来清洁牙齿和牙龈,可按医护人员的推荐使用漱口水预防口腔溃疡;(血小板减少时选择餐后漱口)

l  保持家中台面(如厨房台面)清洁;

l  坐浴;


参考文献: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3,45(7):575-583.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版).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0,41(12) : 969-978.

什么叫空腹呢,是指停止进食6-8小时以上称之...【详细】
中国比较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的表现是贫血,那么如...【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骨髓库
血液病专科医协体
湖北省干细胞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