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实验诊断与社会化服务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血液病理工作组委员。
擅长:肿瘤和遗传病的分子诊断;病原微生物的分子鉴定和分型。
专业经验:
从事临床医师工作3年,分子诊断研究和相关工作15年。带领建立了具有综合实力的血液病分子医学团队,开展了系统设计和较为全面的血液病基因检测项目,较早推进基因突变组和全面基因组学分析的临床应用。
以第一/通讯作者于Nature Medicine、Cancer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专家共识3篇、专业书籍3本,申请发明专利4项。所带领的分子医学团队在国际学术会议报告近50人次。
执业经历:
2000-2003年,任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妇幼保健院临床医师;
2003-2006年, 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2006-2011年,工作于北京市道培医院分子诊断室,主攻分子诊断临床应用和研究;
2011-2012年,任北京市道培医院检验中心副主任;
2012-2015年,任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医学检验科主任;
2015-2016年,任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病理和检验医学科主任;
2017年至今,任北京陆道培医院、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病理和检验医学科主任;
2018年至今,任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副院长。
社会职称: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实验诊断与社会化服务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血液病理工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北京免疫学会理事;北京医学检验学会理事;北京医学检验学会血液和体液检验学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河北省免疫学会免疫学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员、美国血液学会(ASH)会员、美国人类遗传学会(ASHG)会员、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会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Reviews编委、《白血病•淋巴瘤》通讯编委、《临床与病理杂志》编委。
发明专利
刘红星,朱平,王倩,等. 一种用于检测细胞嵌合状态或个体识别的基因检测试剂盒, 专利号:CN200910178185.4
编著及论文:
@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
1. @王磊,刘红星,孙文利. HPLC-MS/MS法在骨髓移植患者全血CSA及AML1浓度测定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2017,46(23):3234-7.
2. @王磊,刘红星,孙文利. HPLC-MS/MS在骨髓移植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检测中的应用[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32(2):126-30.
3. @王磊,孙文利,李培余,等. 环孢素A血药浓度检测方法比较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3) :417-21.
4. @姜春菲,刘梅,魏娜,等. 血液病基因检测临床应用的认知程度调研报告[J]. 国际临床报告,2016,3(2):1-6.
5. @张阳,陈雪,王彤,等. 伴先天易感因素和复杂基因突变的难治复发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J]. 白血病·淋巴瘤,2016,25(12):743-5.
6. @王磊,周枫叶,姜春菲,等. HPLC-MS/MS法测定白血病患者血浆伊马替尼和达沙替尼浓度[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6,31(1):128-31.
7. @田文君,任晓晓,陈雪,等. 首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基因突变研究[J]. 白血病·淋巴瘤,2015,24(7):428-30, 436.
8. @张阳,王芳,陈雪,等. 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十种常见突变基因的突变组分析[J]. 白血病·淋巴瘤,2015,24(5):261-4.
9. @王芳,张阳,陈雪,等. 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十种常见突变基因的突变组分析[J]. 白血病·淋巴瘤,2015,24(3):161-4.
10. @陈雪,张阳,王芳,等. 疱疹病毒相关淋巴瘤患者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基因突变研究[J]. 白血病·淋巴瘤,2015,24(2):91-5.
11. @Liu J, Tian W, Wang F, et al. Maternal onset de novo SH2D1A mutation and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inf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Xlink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type 1: A case report[J]. Mol Med Rep,2015,11(5):3291-4. PMID: 25572984
12. #Xue Chen , Hongxing Liu , Haizhou Xing, et al. The BIM deletion polymorphism cannot account for intrinsic TKI resistance of Chinese individuals with CML. Nature Medicine 2014;20(10):1090. PMID: 25295932
13. @张阳,陈雪,田文君,等. 环介导等温基因扩增(LAMP)技术检测JAK2 V617F基因突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10):790-2.
14. 刘红星,王芳,田文君,等. 游离缘指甲DNA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受者嵌合状态的变化[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1):23-6.
15. #夏君燕,刘红星,王芳,等. 我国210例伊马替尼耐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和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BL1基因突变特征[J],2012,35(1):17-22.
16. 刘红星, 童春容, 王卉, 等. 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一例病因和遗传学研究. 中华内科杂志. 2011;50(2):132-5. PMID: 21418834
17. 刘红星, 童春容, 蔡鹏, 等. 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5种JAK2基因突变.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9;32:30-4.
18. 刘红星, 曹星玉, 童春容, 等. 伊马替尼治疗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中华医学杂志. 2009;89:220-3. PMID: 19552835
19. 刘红星, 童春容, 蔡鹏, 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与临床特征相关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9;17:742-5. PMID: 19549399
20. Liu Hongxing, TONG C, CAI P. Observation of a higher JAK2 V617F homozygous mutated clone in polycythemia vera compared to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Front. Med. China. 2008;2:309-13.
21. 刘红星, 童春荣, 蔡鹏, 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 V617F基因纯合突变克隆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8;29:113-7.
22. 刘红星, 朱平, 张英, 等. 聚合酶链反应阵列同时定量检测37种白血病融合基因. 中华医学杂志. 2007;87:526-32. PMID: 17459201
约稿/专论/述评/综述
23. @张阳,刘红星. 液体活检在淋巴瘤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25(4):125
9-63.
24. @陈雪,刘红星. 精准理解和探究遗传致病因素:从孟德尔遗传病到遗传易感[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3) :516-8.
25. @刘红星,陈雪,王芳. 免疫组库分析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 白血病·淋巴瘤,2017,
26(2):68-70.
26. @刘红星,张阳,陈雪. 端粒和端粒酶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白血病·淋巴瘤,2017, 25 (1):12-14.
27. @张阳,陈雪,刘红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靶向治疗和靶向鸡尾酒疗法研究进展[J]. 白血病·淋巴瘤,2016,25(10):632-6.
28. @周枫叶,张阳,刘红星. 血液肿瘤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和应用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14) :2145-9.
29. @张玉便,陈雪,刘红星. 人类疱疹病毒 8 型相关疾病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14) :2180-3.
30. @刘红星,周枫叶,张阳. 血液肿瘤个体化用药及相关遗传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 白血病·淋巴瘤,2016,25(7):385-8, 393.
31. @陈雪,张阳,刘红星.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J]. 白血病·淋巴瘤,2016,25(4):252-6.
32. @陈雪,窦丹丹,张阳,等.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拷贝数变异研究及应用进展:第57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J]. 白血病·淋巴瘤,2016,25(3):139-43.
33. @陈雪,张阳,刘红星. 易栓症及总体人群中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基因突变研究进展及启示[J]. 白血病·淋巴瘤,2015,24(7):412-4, 419.
34. @王芳,张阳,陈雪,刘红星. 白血病基因突变研究和应用进展: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J]. 白血病·淋巴瘤,2015,24(3):157-60.
35. @陈雪,刘红星. 血液肿瘤的遗传和先天易感因素值得重视: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J]. 白血病·淋巴瘤,2015,24(2):65-70.
36. @张阳,刘红星.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遗传学进展: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J]. 白血病·淋巴瘤,2015,24(2):74-78.
37. @刘红星. 肿瘤突变组研究进展和靶向鸡尾酒疗法的美好前景[J]. 中国处方药,2013,11(4):34-7.
38. 刘红星,朱平. BCR-ABL1激酶抑制剂耐药突变研究及治疗进展:第52届美国血液学年会的热点问题[J]. 白血病•淋巴瘤,2011,20(5):257-8.
39. 刘红星, 朱平. BCR-ABL融合基因综合检测策略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08, (2):826-31.
参编书籍:
《临床血液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待出版
《转录组学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