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培医疗数据
异基因移植案例
9444
亲缘半相同案例
6866
总移植案例
9792
截止2024年2月29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感染HIV患者可有ITP相同的临床表现,然而HIV试验阳性。这些患者对皮质类固醇有效,除非血小板数降至30000/μl以下,一般不予使用,因药物可进一步抑制免疫功能。大多数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血小板减少有效。其他可引起类似ITP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疾病有继发于胶原性血管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的血小板减少症。皮质类固醇和脾切除对于这些类型的血小板减少症通常有效。输血后紫癜除了在近7到10天有输血史外,其临床表现也与ITP相似,病人通常是妇女,缺乏大多数人都存在的血小板抗原(PLA-1)。供血中的PLA-1-阳性血小板激发产生抗-PLA-1抗体,这些抗体能与病人自身的PLA-1-阴性血小板起反应。所发生的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要持续2~6周始缓解。药物有关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奎尼丁和奎宁诱发ITP),除有服药史外,症状与ITP相同。停用药物后,血小板计数在1~7天内开始回升。而金盐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却是例外,因为注入的金盐可在体内保存许多星期。

临床症状1、急性型,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2]历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的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多,起病急促,可有发热,畏寒,皮肤粘膜紫癜。如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头痛,呕吐,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病程多为自限性,80%以上的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可自行缓解,平均病程4~6周。少数可迁延或数年以上转为慢性。急性型占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不到10%。2、慢性型,常见于青年女性,女性为男性的3~4倍。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隐匿,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每次出血持续数天到数月,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50×109/L,常为损伤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L之间可有不同程度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小于10×109/L常有严重出血,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人除出血症状外全身情况良好。

上一篇: 免疫性疾病
下一篇:血液病
什么叫空腹呢,是指停止进食6-8小时以上称之...【详细】
中国比较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的表现是贫血,那么如...【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骨髓库
血液病专科医协体
湖北省干细胞库